1. 强对流天气:夏季,地面受热强烈,空气温度升高,湿热空气迅速上升,形成强烈的对流。这种对流能够支撑冰雹的形成过程。
2. 积雨云的发展:冰雹往往在发展特别旺盛的积雨云(Cumulonimbus)中形成。这些云层深厚,内部有强烈的上升气流,能够将水滴带到高空的寒冷环境中。
3. 温度骤降:随着高度增加,温度下降,当湿热空气中的水滴上升到0℃以下的区域时,开始冻结成冰晶或小冰粒。
4. 冰雹胚胎的形成:在云的中上部,冰晶通过碰撞并粘附更多的过冷水滴而逐渐增大,形成冰雹胚胎。
5. 反复的凝结和升华:冰雹胚胎在云内上下翻滚,不断与过冷水滴相撞并冻结,这个过程称为雹胚的“增长层”,使得冰雹越来越大。
6. 降落与再次升起:当冰雹变得足够大,上升气流无法继续支撑其重量时,它开始下落。但在某些情况下,冰雹可能会被更强的上升气流重新带回到云中,继续增长,直到最终落到地面。
7. 环境条件:需要足够的水汽、强烈的垂直风切变以及适当的冷暖空气交汇,来维持冰雹增长所需的复杂环境。
8. 季节性特点:虽然夏季是冰雹的高发期,因为这时对流活动旺盛,但只要有适当的气象条件,冰雹在其他季节也可能发生。
冰雹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,涉及到大气中温度、湿度、气流的精细相互作用。它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,也是需要人们警惕的气象灾害,因为大冰雹能造成农作物损害、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。
语音朗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