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未明确承诺的细化:合同中可能包含条款,表明未列入合同的内容不视为约定,这可能导致加盟公司不履行前期承诺。应对策略是要求将所有口头承诺和重要细节写入合同。
2. 滥用项目标识:合同可能授权使用未注册或与知名品牌相似的标识,而非注册商标,增加法律风险。加盟商应查询品牌是否注册,确认商标类别和所有权,并要求正式授权证明。
3. 缺乏冷静期或期限过短:按照《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》,合同应允许一定期限内单方解约。但加盟公司可能通过各种方式限制这一权利,如规定高额违约金或极短冷静期。加盟商应争取合理的冷静期,并了解如何在受限制的情况下寻求法律帮助。
4. 强制统一采购:合同可能要求从特定供应商采购高价物资,增加经营成本。建议事先了解市场价格,要求合同中明确采购价格,并作为附件,以避免被高价物资套牢。
5. 否认特许经营关系:合同可能含条款,声称不构成特许经营,使加盟商难以依据相关法规保护自己。使用标准的商业特许经营合同模板,并确保合同明确双方的特许经营权利义务。
6. 模糊的退货和责任条款:合同可能对商品质量处理、退货条件含糊其辞,或完全排除责任。明确这些条款,确保有合理的退货政策和责任分担机制。
7. 广告宣传不作合同要约:合同可能规定宣传资料不构成合同的一部分,避免承担虚假宣传的责任。加盟商应要求将关键承诺书面化并纳入合同。
识别和避免这些陷阱的关键在于仔细审查合同,必要时寻求专业法律咨询,以及对品牌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。面对欺诈性条款,被特许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撤销合同,要求赔偿损失,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语音朗读: